大家好,我是修過汽車玩過改裝的傑哥。
最近有不少小夥伴問我,為啥感覺近幾年日系車的毛病也開始多了,像機油增多、變速箱頓挫的現象也開始出現了,是不是比以前品質差了?還能買嗎?
作為有過修車經歷的我,對這個問題還是有點發言權的。這期就跟大家好好聊聊,日系車的毛病是不是真的多了,還能不能買。
爆發
2018年1月,本田爆發了機油增多門。旗下1。5T發動機,首先在東北地區出現了機油增多並且在機油加注口蓋的部分還出現了機油乳化的現象。
2020年的2月,豐田的部分車型也開始出現了機油增多,極少量東北地區的車型出現了機油加注口蓋乳化現象。
除此之外,還有日產的油箱異響、馬自達冷開機噪音大等問題。這麼多的問題集中爆發後,民眾是譁然的,甚至是不解的。一向以品質穩定,毛病少的日系車為啥會出現這麼多的問題,到底發生了啥?
日系車正處在反覆運算期
2016年初,日系車開始大規模的應用渦輪增壓發動機,混動系統也從以前極少的車型採用,到現在開始大規模的搭載。開始應用各項新技術和搭建新的汽車架構平臺,這個時候,正是日系車型的反覆運算期。
任何事物在更新換代的時候都會出現很多問題,那麼放在汽車上這個複雜的綜合體上或許會更多。越大的汽車廠家,需要面臨的挑戰就越大。因為這背後涉及到的不單單是汽車廠商,連整個上下游的供應體系就會跟著改變。而上文中提到的大多數汽車故障,基本上也都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
縱使處在反覆運算期
故障依舊很低
我們來看日系車近幾年的主要故障,例如機油增多。它們有一個特別明顯的共性,就是新技術應用帶來的問題。以前發動機不漏油,現在還是不漏油,以前沒啥故障碼,現在依舊沒啥故障碼。出現的只是一些通病,通病可並不代表品質不好。
我們反過來看,日系車除了這些表現的通病以外,幾乎就沒啥其他故障。總體來說,日系車的故障率依舊很低,並沒有產生太大的變化,只是單一故障被放大了而已。例如本田,除了機油增多以外是不是沒聽到其他問題?例如馬自達除了異響以外,你還能想起其他故障嗎?
通病誰都有,日系車卻能夠將通病數量控制在很小的范圍之內。而反觀其他品牌車系,除了通病以外,還有若干小毛病。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逐漸增多。而日系車開始有幾個故障,最後基本還是那幾個故障,這就是差距。
什麼屬於品質問題?
其實汽車發展到今天,故障表現主要就是圍繞在以下幾個方面。
機械部件損壞
機械部件損壞常見的案例就是車輪軸承框量變大、凸輪軸磨損嚴重等現象。機械部件損壞的背後就是冶金和機加工。冶金行業就不用多說了吧,日本的冶金技術在全球都是非常強勢的,有很多歐洲的汽車廠商也都在用日本產的鋼板。說起機加工這裡要分享一個小故事。
潛水艇的螺旋槳在旋轉的時候會產生很多氣泡,這些氣泡會爆炸產生聲音,雷達就會通過氣泡爆炸的聲音發現潛水艇的位置。那麼潛水艇就不用潛水了,因為沒有隱身功能的潛水艇就是一個活靶子。想要不產生氣泡,就得需要高精度的機床,把螺旋槳表面做的足夠光滑。
這事兒,日本有個叫東芝的公司能幹。所以前蘇聯偷偷從日本進口了兩台高精度機床專門用來加工潛水艇螺旋槳。這事兒後來被美國人聽說了,為此美國特意把東芝的兩個高管給抓了起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東芝機床事件」。
由此可見,日本在機加工技術上是有多麼的強勢了。所以日系車在機械素質方面很好,基本沒啥故障。
異響
汽車還有一個大的故障表現就是異響,異響的背後就是塑膠件。因為異響的大部分來源都是塑膠件的間隙變大導致的。日本人在生產塑膠方面幾乎無人能及。如果你是一個家居控,相信你會深有體會。牙刷、冰箱、衛浴用品日本產品的壽命都巨長。
我有個松下牌的電動牙刷,已經用了三年了,除了要換刷頭以外,其他的啥也沒變。塑膠件的成功,讓日系車在故障方面少了一大截。
漏油
汽車上90%的漏油故障都是由於密封性不好導致的,密封性的背後就是橡膠件。你有聽過誰抱怨說日系車漏油嗎?是不是很少。日本人在做橡膠件傳承了做塑膠件衣缽,密封性能都特別好。
很多車的橡膠件在過了3年之後老化都很嚴重,變得又脆又硬。但是日系車很少有這種情況,即使過了5年以後,橡膠依然能夠有相當不錯的彈性和韌性,保證足夠的密封性。
電子故障
現在的汽車想要實現這麼多的複雜功能,主要依靠的就是各種感測器,感測器的背後就是電子產品。在電子產品方面,日本人基本處於王者般的段位。人家不單單是汽車上的電子產品做的好,其他電子產品做的也好。感測器根本就不壞,故障率自然就會很低。
日系車的決勝法寶
除了以上這些原因導致了日系車故障率很低以外,還有幾個在我看來十分重要的因素,我認為這幾個因素或許是日系車真正的內核所在。
大部分配件都能自己產
一輛車能夠順利生產要涉及多個板塊,就拿豐田為例。發動機它自己能生產,變速箱來自於愛信,愛信是豐田的子公司,所以變速箱也等於自己能生產。汽車上最重要的兩大件,它自己都能搞定,這已經超越了90%以上的汽配品牌了。
再來說驅動系統,豐田要前驅有前驅,要後驅有後驅。四驅就更厲害了,都在西藏的操場上跑著呢,一跑好幾十年都不壞。再來說說電控系統,聽說過電裝吧,也是豐田的。汽車上的空調壓縮機、各種感測器、儀錶台基本都是電裝生產的。
所以你會發現很特別的是,從底盤到發動機再到變速箱,最後到各種電控系統,豐田基本都能自己搞定,其他的日系廠商一樣也能做到。
大部分的配件都能自己產,大家的出發點和目標基本都一致,在容錯率上就會好很多,反應到產品上故障率就會大大的降低。這件事看著很不起眼,但是在製造業上卻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質檢體系嚴格
日本人幾乎擁有著世界上最嚴苛的質檢體系,5S就是日本人的發明。
我在上學的時候找過一個電子廠打工,就是松下。那個廠子在大連,專門做汽車上的遙控鑰匙還有ECU的電腦板。讓我記憶尤新的並不是別的,而是某一次有一批發給汽車廠家的鑰匙裡有一個沒合格的,最後把整批貨都召回給銷毀了,然後再做新的發給廠家。那批貨整整有五萬個鑰匙,只是因為有一個不合格而已。
設計理念不同
說到這裡說個小事兒,你們就會瞬間明白我想要表達的是啥了。玻璃水都知道吧,我跟大家說哈,最開始很多車的玻璃水壺都有電加熱功能,為的就是防止玻璃水壺上凍結冰,導致無法使用。日系車很少有玻璃水壺有電加熱功能,用改變玻璃水配方的方法,讓玻璃水不結冰,也就是現在的防凍玻璃水。
兩種方法都實現了玻璃水不上凍,但是潛在問題卻截然不同。電加熱功能可能會有起火的風險,況且電加熱裝置還可能會損壞,雖然概率都很小吧,但依然是有。而改變玻璃水配方就好多了,幾乎沒有任何潛在危險,更談不上損壞什麼。像這種設計理念上的不同,在汽車上可就太多了。
寫在最後
所以日系車的故障率相比其他汽車廠商來說,依舊是足夠低,並沒有太大的波動。如果你在乎的是故障率,那日系車依舊是這個維度裡的王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