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對中國經濟貢獻究竟有多大?

sweet 2021/02/02 檢舉 我要評論

2020中國成為全球「萬億美元俱樂部」,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去年二季度起,汽車產業強有力的「恢復性增長」,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和壓艙石。

沒有人想到2020會以那樣的面目呈現在世界面前,新冠肺炎疫情給所有地球村人的生活,造成深遠影響。可世界不就是在劇變中婆娑向前的嗎?

伴隨國家統計局陸續公佈一系列權威資料,中國經濟2020成績單呈現在世界面前——20年GDP增長10倍,首次突破100萬億元(約合14。7萬億美元),人均GDP連續第二年超過1萬美元,即便一季度按下「暫停鍵」,但面對疫情衝擊,我國產業體系顯示出強大的組織調整能力和韌性。

在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中,汽車產業可謂居功至偉,在消費和生產製造兩端,對中國經濟復蘇做出了巨大貢獻。

下面,《汽車K線》將通過關鍵數位,來解釋中國汽車業,為何是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和壓艙石,並且也將通過資料來闡釋接下來中國汽車業為何依然擁有良好的前景。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2020中國汽車產業的《K·Data》:

8.156 萬億

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06。14萬億元,同比增長0。8%,營業成本為89。04萬億元,同比增0。6%;實現利潤總額6。45萬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約為6。08%。

其中,汽車製造業營業收入達到8。156萬億元,同比增長3。4%,占到總體工業企業營收的7。68%,僅次於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12。1萬億元,在近40個工業行業中位列第二。

5093.6 億

去年,中國汽車製造業發生營業成本為6。9萬億元,同比增加3。7%;利潤總額為5093。6億元,同比增長4%。通過測算,汽車製造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約為6。24%,高於整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準。

相較煤炭開採、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紡織服裝、服飾業等行業利潤總額出現較大幅度下滑,汽車產業能夠實現復蘇,實屬不易。

眾所周知,從汽車上市公司2020半年報來看,多家汽車企業盈利出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但三季報和部分2020業績預告顯示,汽車行業盈利水準去年下半年快速恢復。

與此同時,去年由於中國努力推動大基建,商用車市場表現較好,例如中國重汽、一汽解放、東風汽車等,均有不錯業績表現。

3.94 萬億

過去一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近40萬億元(39。2萬億),最終消費支出超過55萬億元。眾所周知,投資、消費和進出口一直是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而經濟增長要內需,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去年,消費已占到GDP貢獻度的54。3%,持續提高。

在消費這個國內重要的經濟大循環中,汽車類消費占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十分之一,占GDP比重超過4%。

當然,這僅包含汽車消費,還未算前述的生產製造,以及汽車業拉動的鋼鐵鋁業、橡膠、石油化工、智慧晶片、新能源……如果涵蓋上下游產業,某種程度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汽車產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和推動將會更大,這一比例粗略估算可能在15%左右。

2020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和-1。9%,降幅快速縮窄,尤其去年下半年,甚至單月持續保持同比增長。

相比之下,根據IHS Markit的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約為7650萬輛,降幅超過兩位數,而其中近八成國家遭遇銷量下滑,尤其是在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汽車消費國和地區,下滑程度均不容樂觀。

以美國為例,2020年其銷量1450萬輛,較2019年1710萬輛下降約15%。這是自2012年1449萬輛以來的最低水準,也結束了美國車市連續5年銷量突破1700萬輛的紀錄。

從上述一連串關鍵資料不難發現,作為工業金字塔尖的皇冠,中國汽車製造業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不可撼動,同樣,我國汽車業也是全球汽車業的中流砥柱。

如果不是中國市場,不論是大眾、賓士、寶馬,還是豐田、本田、通用汽車,甚至是特斯拉,恐怕沒有幾個能夠輕鬆挺過2020。

可對於未來,還不到70年的新中國汽車工業,前景又會如何?在汽車K線看來,依然有著光明的未來。我們不妨看看以下資料:

4 億

目前,中國擁有14億人口,其中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以及全球最具成長性的內需市場。

隨著人均收入水準提高,消費結構升級將拉動產業結構、投資結構進一步提升。當增購換購潮逐漸興起,並逐漸與新購需求持平,汽車消費還將有較大潛力。

9 億

雖然很多人擔心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但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資料,中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近9億人,擁有技能人才約2億人。

這意味著,中國依然有充分的汽車消費動能。

4.18 億

根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佈資料顯示,2020年汽車駕駛人達4。18億人,汽車保有量約為2。81億輛。

從駕駛人性別來看,男性駕駛人3。08億人,占比67。57%;女性駕駛人1。48億人,占比32。43%;從年齡來看,26~50歲駕駛人約3。27億人,占比71。79%;51~60歲駕駛人有6086萬人,占比13。36%。

從保有量和過戶數量來看,中國二手車市場日益活躍,能有效拉動新車消費,同時女性駕駛員比例增加和00後逐漸加入汽車消費大軍,也將給市場帶來新鮮血液。

32189 元

去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189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1%,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38萬元,同比實際增長1。2%;農村居民為1。71萬元,同比實際增長3。8%。

雖然由於疫情影響,人們消費更加謹慎,但2021年普通汽車消費可能會迎來一波恢復性增長,高端豪華車增速可能會保持平穩。

Views of Autoskline:

面對全球汽車產業的「汽車+」互聯網、新能源、智慧化、自動駕駛的新時代科技賦能,我國汽車工業也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

在這個百年變局中,不少中國汽車上市公司都借助這波大行情,實現了市值的暴漲,並加緊融資,與時間賽跑。

據汽車K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多,僅中國汽車業公司宣佈融資的企業,累計籌融資金額就至少超過2500億元,為其轉型提供資金支持。

在危機中得到救命的現金流之外,2020年雖然中國汽車品牌市場份額較2019年減少0。9個百分點,僅為38。4%,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們市場份額的品質和水準提升了(其實嚴格意義上,五菱與寶駿,還有啟辰應該算是合資公司)。

去年,領克、長安、紅旗保持了高品質的增長,提升了中國品牌的整體價值,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理想、蔚來和小鵬「新勢力三強」,同樣讓賓士、寶馬、奧迪感受到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力量。

2021年,在這些蒸蒸日上的中國品牌之外,長城汽車、比亞迪、廣汽集團、上汽集團等自主板塊也將有不少動作。實際上,去年最後一個月,中國汽車品牌市場份額已經回升到43。6%,上升了1。9個百分點,中國汽車的表現,令人期待!

也許,沒有人知道市場寒冬還要持續多久,想要回到2017年底的水準,恐怕仍需時日。

不過,最近曝出的「缺芯」,以及產能利用率的問題,告誡中國汽車產業需意識到客觀現實依然嚴峻,要冷靜思考。

近日,某上市車企採購部高層在朋友圈求購晶片,「價格隨意」,不禁讓人慨歎。中國汽車產業在智慧化領域走得太快,缺乏自身的核心製造配套能力,恐怕也會像手機等,在關鍵核心科技零部件上,被人「卡脖子」。

當然,還有產能利用率的問題,在疫情之下,暴露得更為突出。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工業產能利用率來看,去年汽車製造業全年產能利用率為73。5%,同比減少3。8%,即便是四季度產銷恢復快速增長,產能利用率也僅為80。5%,同比增長2%。

當然,在這個背景下,一些弱勢品牌被淘汰,算是大浪淘沙,可大量的閒置產能(2020年中國閒置汽車產能規模超900萬輛),以及不少打算新建的汽車項目,即便明年消費可能恢復,新能源也能保持增長……可還是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

但不可否認的是,從吉利汽車、東風汽車集團等汽車上市公司公佈的2021銷量目標來看,增速基本上都在兩位數。

用戶評論